Language

創新「克流感」、「零流感」的製程,流感新藥開發又一突破

威脅全球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僅在最近一個月內,就連續在中國廣東、香港、巴基斯坦等處造成恐慌。繼2007年九月,基因體中心研究人員第一次公佈可同時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零流感」(Tamiphosphor)後,該研究團隊持續於「零流感」的藥性與製程上作改進,近日於國際首屈一指的 Angewandte Chemie 期刊發表其最新研發成果,該期刊之編輯一致推薦,以「熱門論文」(Hot Paper)方式將該訊息迅速推廣給科學界。這個研究團隊包括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本中心與台灣大學合聘的方俊民教授,及博士後研究員謝俊結等。

「克流感」目前為用於治療H5N1、H1N1的流感患者的口服藥,抗藥性是其隱憂。「零流感」和「克流感」同屬流感病毒的神經醯胺酶抑制劑,使用「零流感」在酵素活性、保護細胞及治療小鼠等實驗都顯示比「克流感」的效果更好。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在服用「零流感」後,其存活率超出以「克流感」治療,而小鼠恢復體重的情形也較明顯。因此,口服性「零流感」極具開發為流感新藥的潛力。

方教授表示,羅氏藥廠是以「八角」這種香料所萃取的莽草酸(shikimic acid)作為原料來製造「克流感」。原料的來源和品質管制都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其在製造「克流感」的過程中的一個步驟,要使用「疊氮鈉」(sodium azide)。因為大量的「疊氮鈉」容易引起爆炸反應,所以,這個具危險性的製造步驟多是在地底進行。為了因應潛伏性的全球H5N1流感疫情,最近已經有幾個著名的實驗室發展出不必使用莽草酸來合成「克流感」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並不能夠用來合成「零流感」。

Major steps in the new method to synthesize Tamiflu & Tamiphosphor
Major steps in the new method to synthesize Tamiflu & Tamiphosphor

該研究小組針對「克流感」和「零流感」的化學結構作倒推的演繹,巧妙地選擇用溴苯(bromobenzene)作為起始物,然後一步一步的加入其他的官能基。結果,他們發展出一條截然不同而且有多樣性的合成方法,在較後的步驟才將溴原子轉換為羧酸基團(carboxyl) 或磷酸基團(phosphonate),既可以合成「克流感」,也可以合成「零流感」及其他衍生物。該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第一代合成「零流感」的製程需要一個半月,而這個新方法減少了八個步驟,製程縮短為二週,總產率也提高了兩倍。因為這個新方法的許多中間產物均可結晶,減少層析的純化步驟,在製造上更有效率也很經濟。此外,這個新方法突破了原料來源的困境,也避免使用毒性或爆炸性(如疊氮鈉)的試劑,堪稱為理想的製造「克流感」和「零流感」的途徑。

回憶抗SARS期間,台灣孤苦奮戰的經歷,和其自我居家隔離的體驗,研究團隊發言人,方俊民教授表示,相較於抗煞,由於H5N1病毒可以隨候鳥而來去,而且在沒有發燒等病徵前就可以經由空氣傳染,因此流感的防治更是我們刻不容緩的工作。目前,研發團隊已積極與國內相關單位合作,進行放大製程、毒理實驗、藥效實驗、以及藥物動力學等等的研究,以推動「零流感」為新藥到產業化的工作努力,雖然路途仍然遙遠,但是小組成員均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 Angewandte Chemie網站揭露)。

演講及活動

目前暫無活動

最新消息

  • 基因體研究中心二十週年活動 +

    Read More
  • 精準化學修飾新篇章 從天然物啟發到高效罕病藥物開發 +

    Read More
  • 硫酸雙醣分子可修復蛋白質增益毒性 漸凍人治療新思路 +

    Read More
  • 揭開致癌KRAS基因驅動胰臟癌前病變的神秘面紗 +

    Read More
  • 寡醣作用機制現形,癌症疫苗設計新契機 +

    Read More
  • 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