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陳教授接受育成中心蘇瑟宜博士等人訪問,討論轉譯醫學之路經驗談的片斷摘要。 1. 新藥進入臨床前的要件
2. 中研院於臨床前研究(Pre-clinical Trial) 的角色
3. 臨床二期時,需要多家醫學中心投入與更多藥物的製造
4. NCI 贊助藥物製造
5. 全美教學醫學中心聯盟的審核
|
自從2009年五月中,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度大會,將本中心特聘研究員陳鈴津教授所主持之針對『神經母細胞瘤表面GD2醣脂的抗體ch14.18』的第三期臨床實驗成果,列為該年度美國最具突破性的腫瘤標靶治療的前五名之一,廣為各界關注(09年報導)。歷經20多年的努力,ch14.18治療的效力,促使參與該臨床實驗的美國小兒腫瘤會(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COG)醫師在該藥物仍處於第三期臨床實驗之際,即決定全面用於神經母細胞瘤病情嚴重的幼童病患。
陳教授將二十多年的研究結果發表於2010年9月30日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立即受到美國媒體廣泛的報導。根據『USA Today』報載,參與該臨床實驗的費城兒童醫院的Maris 醫生稱此類的抗體免疫療法是『癌症療法的聖杯』,因為它能非常精準的針對癌細胞表面的專屬醣脂作用,對於正常細胞的影響趨於零。
『神經母細胞瘤 (Neuroblastoma)』是一種罕見且治癒率極低的一種兒童癌症。因為罕見,以獲利為前提的藥廠當然不會投資。
陳鈴津教授在台灣完成醫學訓練後,赴美深造取得免疫學方面的博士學位後,又繼續醫師的臨床事業,因此,她一直在病床與實驗室之間工作,長期的將基礎研究的知識帶入醫院,也將臨床診療的經驗帶回實驗室研究。不過,對於重視論文發表的學術界,這是一個不討好的漫長孤寂之路。
然後,在1985年,她與美國Scripps研究院的Ralph Reisfeld 博士攜手合作,發現GD2於神經母細胞瘤的高表現性,可做為免疫治療的標靶。接著,針對GD2醣脂,製出一個創新且適於人體的抗體,稱為ch14.18。
陳教授從申請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開始,歷經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所支持的臨床一、二期的實驗,並親自主持全美與跨國第三期臨床實驗。
這 期間,這個專利曾經轉移給藥廠,藥廠歷經轉售,曾經被新購的藥商束之高閣。1996年,陳教授獨自帶著大批的初期臨床實驗的見證,飛到華府尋求美國國家衛 生研究院的支援;最後得到美國國家腫瘤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應允協助抗體的製造,加上美國兒童腫瘤協會(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COG)的參與,才使得這個計劃持續到今天。
由 於這個使用針對醣脂抗體的免疫療法是一個創新之舉,在這期間,碰到了許多法規趕不上科學研發,以及罕見疾病的研究無法吸引業界投入資金的無奈案例。還好, 相關法規的業務單位能夠察覺現實的需要,數度與陳教授並肩的研擬,將不合理的制度與法規修正為與時並進的良法;最後,得到政府單位資助用於製造臨床實驗用 的抗體,亦如乾旱中的及時雨。
陳鈴津教授目前在基因體研究中心擔任副主任,並帶領『醫學生物學專題中心(Medical Biology Division)』,持續鑽研多項有關禽流感和癌症的藥物研發計劃。
陳教授表示,GD2同時也存在於黑色素瘤、骨癌、小細胞肺癌等多種癌細胞,因此,這項療法為抗癌帶來樂觀的新願景,她與基因體中心的研究同仁,正積極的把這個研究基礎擴大到其他癌症新藥開發上。
對於將轉譯醫學的經驗傳承給台灣社會,自十六年前初次受邀回台提出諮詢性的建言,六年前回台投入,到目前的積極參與;這期間,產、學、醫、官界的整合,多有挑戰;然而,陳教授表示,預期的果實,也將造福更多的人。
參考資料:
1.論文:
” Anti-GD2 Antibody with GM-CSF, Interleukin-2, and Isotretinoin for Neuroblastoma ”
2.NCI 報導:
” Turning the Immune System against a Childhood Cancer ”
3.媒體報導:
USA Today “ Experimental drug helps kids with neuroblastoma ”
CBS: “ New Treatment for Most Common Cancer in Babies ”
Nbglobe (神經母細胞瘤專欄部落格) “Biggest news for Neuroblastoma in a dec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