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哮喘,都算是文明病;在越先進高度開發的地區,生活在越優沃環境裡的族群,越多病例。「蕁麻疹」雖不是致命的疾病,卻會帶給患者極大的煩惱與痛苦。有研究指出,同一時間內,全球約有百分之一的人在受蕁麻疹之苦,這其中約有三分之二,會持續六周以上,出現劇烈發癢及紅疹症狀,就屬於「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不是過敏疾病;其病因通常不明確,有很大的比例是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出狀況而產生的。臨床醫師們遇到各種的狀況,甚至有病患只要皮膚碰到攝氏十五度的低溫,如水龍頭的冷水,就開始發病。一般來說,醫生會使用抗組織胺的藥物,幫助患者舒緩症狀,但是,對於約兩成的患者,抗組織胺的藥物沒有幫助。直到最近,歐盟國家、美國及約十個國家率先通過在第三期臨床極有成效的治療哮喘的藥物Xolair,可用於治療慢性蕁麻疹。
張子文老師,是anti-IgE藥物(omalizumab, 商名Xolair)的原創科學家,Xolair 的作用在於中和人體內的免疫抗體IgE。整個皮膚學與臨床免疫學界對Xolair為何能治療CSU感到不解。張老師與領導全球研究Xolair治療CSU的第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的醫師 Dr. Marcus Maurer (德國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醫院皮膚科主任),共同在頂尖的免疫過敏期刊《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發表專文,針對這個臨床試驗的結果,闡述其中基礎科學的機制。
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張老師大部份的研究生涯,都致力於研究IgE的作用,以及如何解除因為 IgE 所產生的病痛。在初期,他曾自組公司,生產藥物,進行第一、二期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試驗,後來,有大型的藥廠加入,針對哮喘與多種過敏疾病做大規模的臨床實驗,最後,這個藥物以Xolair的名字獲准上市,在台灣的譯名是「樂無喘」,健保也同意給付,可用於嚴重哮喘病患的最後救命法寶。
大約六年前,在美國,開始有皮膚科的醫師,在無藥可用的情況之下,決定給飽受慢性蕁麻疹之苦的病患試試 Xolair,結果,效果很好;從一篇個案報導,到後來,相同的報導越來越多,演變到後來全面性跨多國的臨床試驗。
然而,一般認為,慢性蕁麻疹是一種自體免疫所引起的症狀,和過敏是不同的。為什麼治療過敏的藥物也可以用於自體免疫的病症呢?根據張老師對於這個病理機制的描述,整個過程,宛如人體內的一場生物多樣性的演化拉踞戰。
基本上,大部份的過敏現象,都來自人體內的免疫細胞IgE分子。在較原始的環境裡,因為有許多的寄生蟲等感染物,IgE之所以存在的主要作用,就在於主攻這些病原體。當感染發生時,IgE會開始大量的出動,逮到這些外侵物,並且和皮膚層內的「巨大細胞」(mast cells)上的受體結合。
巨大細胞是人體產生發炎反應的主要角色,多存在於皮膚層,當IgE拉到外來感染物的抗原(antigen)經由和巨大細胞的受體(receptor),稱之 FcεRI,產生接觸後,巨大細胞就開始活化,在抗原交叉連接後(Crosslink),巨大細胞開始活化,產生各種殲敵物質,包括組織胺、肝素等,當巨大細胞將這些物質釋放出來時,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身體有發炎現象的原因。此外,嗜鹼性細胞,是和巨大細胞性質相似的作用,也有FcεRI受體,只不過它是在血液內流動的。
圖一:在患有症狀的皮膚內巨大細胞的發炎反應是引致各種蕁麻症的最後一道機制。 |
慢性蕁麻疹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所引起的症狀,也就是因為沒有明顯的過敏原,根據張老師的研究與探討,已知的病理機制,包括人體甲狀腺自體產生的物質Thyroperoxidase (TPO)被認定是抗原,刺激IgE與之作用;或是有的病人會產生IgG抗體,進而與FcεRI受體或IgE發生作用,因此導致巨大細胞或嗜鹼性細胞分泌出讓患者有蕁麻疹的各種腦人的症狀。此外,巨大細胞在IgE瀕臨絕蹟時的掙扎,過度敏感,不待IgE交叉連結就自行釋出發炎物質,也有關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以抗IgE的藥物控制之下,病患可以逃離巨大細胞過度反應的現象。
在許多進步到高標準的生活環境下,人體內這類病原體的入侵的機率已大大的降低,研究發現,體內準備應戰的IgE的數量也相對的大幅降低。而在巨大細胞表面,原來要接受IgE的受體,也顯得英雄無用武之地,居然也表現的有氣無力,擺出退役的架勢。
從分子層面的觀測,研究群發現,當IgE就被中和掉時,巨大細胞周遭少了IgE,受體就自行被巨大細胞吸收掉了。少了受體的巨大細胞就顯得很鈍,也就是說,產生發炎現象的效率會大大的降低。
圖二:當IgE結合巨大細胞的高親和力結合子時, 即使未促成致病因子的釋放, 就可提升巨大細胞的敏感度與功能。 |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巨大細胞上的受體退役,其實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掙扎,在這期間,巨大細胞對於這一項防禦的任務,並沒有那麼快的放棄。在IgE的數量少到讓受體顯得無用之際,如果突然增加IgE的量,即使這些IgE沒有帶著抗原,在沒有交叉連接的狀況之下,巨大細胞居然就就開始進入準備分泌各種發炎的驅敵物質的戒備狀態,而且,巨大細胞的數量也增加。
因此,治療的過程通常要一段時間,治療的過程包括減少IgE的產生,也用Anti-IgE的機制,讓巨大細胞習慣沒有IgE的環境,慢慢的忘掉它。
張老師長期的研究IgE相關的疾病,有關的研究帶給許多患者福音。他表示,對於其它的過敏的治療,有信心可以一一的克服。
本篇有關Xolair用於慢性蕁麻疹的病理機制的論文,<The Potential pharmacologic mechanisms of omalizuma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l>,張子文老師是第一作者,於2014年六月份的,《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期刊發表。